【富爸爸開講】 你生活中主要往來的對象在哪一個象限?
對於那些正在尋找自己的快車道的人,我只能提醒你小心每天你所接觸的人。問問自己:他們是好榜樣嗎?如果不是,我建議你有意識地尋找那些與你前進方向相同,並位於你前面的人,花更多的時間與他們在一起。
──羅勃特‧清崎 《富爸爸有錢有理》p310
尋找導師──找出既在投資領域又在企業領域中有可能成為你的導師的人。找出榜樣,向他們學習。找出反面的示範,向他們學習。
【富爸爸開講】 你生活中主要往來的對象在哪一個象限?
對於那些正在尋找自己的快車道的人,我只能提醒你小心每天你所接觸的人。問問自己:他們是好榜樣嗎?如果不是,我建議你有意識地尋找那些與你前進方向相同,並位於你前面的人,花更多的時間與他們在一起。
──羅勃特‧清崎 《富爸爸有錢有理》p310
尋找導師──找出既在投資領域又在企業領域中有可能成為你的導師的人。找出榜樣,向他們學習。找出反面的示範,向他們學習。
區塊鏈變革:數字經濟時代的商業啟蒙運動
關於區塊鏈技術帶來的革命,大多數現在的探討都與經濟和商業無關,而且很多說法也並沒有認識到區塊鏈技術從長週期的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到底意味著什麼。這篇文章是我最近在做一個分享之後整理的文本,主題就是《數位經濟時代的商業啟蒙運動》,短週期內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區塊鏈領域的發展和真正有價值的長週期內的路徑演變是不一致的,我們首先要解決商業思想的變革和啟蒙問題,才能真正意識到區塊鏈的價值以及理解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一個關鍵時刻。以下我分三個部分討論這個話題:商業認知啟蒙,經濟秩序啟蒙以及制度契約啟蒙。
商業認知啟蒙:從傳統組織管理到自組織生態
我們先從區塊鏈本身的屬性來談,來探討區塊鏈帶來的商業變革是基於什麼樣的技術特質,它提供了哪些原有的技術範式不能提供的特質,以及解決了以往資訊技術不能解決的哪些問題。正如布萊恩.亞瑟所說,經濟就是技術的一種表達,要討論區塊鏈的經濟,就不得不討論區塊鏈技術的實質。
第一個特質,是區塊鏈構建的分散式網路的技術,解決了點對點通訊的問題,也就是網路化效應的構建。實際上這個點對點技術在互聯網中早有應用,只不過區塊鏈通過徹底的去中心化的技術將其實現了,並將價格和金融的要素放在了網路中流通,而我們看到互聯網過去二十年則越來越中心化。換言之,區塊鏈構建的去中心化網路是互聯網在越來越中心化之後的一次自我糾偏,也是對20年前尼葛洛龐帝所預言的數位化生存世界的實現。簡單的說,也就是從區塊鏈技術開始,資訊技術才真正的推動人們的大規模數位化遷徙運動,人類社會才真正開啟了從物理空間走向資訊空間的大門。
第二個特質,區塊鏈在分散式網路基礎上,以非對稱加密的方式構建了分散式帳本,實現了商業歷史上的重大躍遷:從複式記帳到分散式記帳的變化,換言之,就是以資本為核心的工業經濟轉向了以價值為核心的比特經濟。如果說複式記帳相對流水記帳是工業革命相對農業革命的一次變革,那麼分散式記帳則是資訊革命的再一次變革。通過對資訊的全息記錄以及在記帳過程中的採用去中心化組織的方式作為交易主體,以演算法為核心的資訊技術的商業契約和市場機制終於在網路中實現了,帶來的就是真正實現了零交易成本以及完整的網路效應,這就是我之前提到的網路是完整的市場,而市場是殘缺的網路的概念。交易費用的產生就是因為市場的企業主體還是有較高的信任成本,而區塊鏈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有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都有他們能成功的原因。
他們從普通人轉變成有著七位數財產的成功人士的原因之一,在於其『富有的習慣』。這個短語是湯瑪斯·寇里生造的,他花了五年時間研究了177位自力更生的百萬(美金)富翁的日常習慣。
■他們經常閱讀
富人更願意學習,而非娛樂。寇里寫道:“88%的富人每天會至少閱讀30分鐘,內容以自學和自我提升類閱讀為主。大多數人都不會為了娛樂去讀書,富人閱讀是為了獲取知識。”
寇里發現他們傾向於閱讀三類書:成功人士自傳、個人修養或發展類書籍、歷史類書籍。
理財入門第一堂課 「投資你自己」
丁予嘉,他是富邦投信的總經理,也是富邦金控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國內的金融投信業中,更是舉足輕重的高階專業人士。擁有這樣雄厚背景的丁予嘉自然也常被投資人詢問理財的看法。但他的答案卻讓人有點意外,他認為首要的第一堂課,就是「投資你自己」。在經濟學的說法叫做打理金錢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犧牲現階段的小快樂,來換取未來的大快樂。其實,這樣的事每個人天天都在做,如同儲蓄一般,克制了現在的消費,將贏得將來更多的消費,這就是最簡單的理財方式,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
但是,丁總並不贊成大家做一個小氣的人,相反的,他鼓勵當花則花,將金錢的價值發揮到最大,而所謂「對的」花費,雖因每個人的喜好及能力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只要每一筆開支都讓你得到最大的滿足,完全發揮它的價值就行了。不過,無論是浪漫的五星級晚餐、超炫的電漿電視還是酷到不行的跑車,其所帶來的快樂都將隨時間而遞減,所以並不能算是聰明的消費方式;那麼,到底什麼是最有價值的投資呢?
答案就是「投資你自己」,無論是看《哈利波特》也好,讀《富爸爸窮爸爸》也行,上心靈成長課程、學習電腦技能也不錯…,吸收新知、掌握未來的趨勢,培養自己作為一個現代的世界公民,絕對是智慧理財的第一步!因為,若是知道下一波流行的主流在哪裡,你會懂得要利用怎樣的理財管道及早投入,達到把自己的錢變大的目的、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假如錢也在找主人
大多數的人單靠工資辛苦地生活,然而每天有一萬四千億美金環繞地球尋找想要它的人。它在找尋知道如何照顧它、培育它並能使它成長的人。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顧貨幣,貨幣就會湧向你,並且拋給你的人會乞求你收下它。但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照顧貨幣,貨幣就會遠離你。
──羅勃特‧清崎 《富爸爸有錢有理》p145
金錢是一種強有力的力量,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們用金錢的力量來對付自己。如果你的財商很低,金錢就會比你更精明,它會從你身上溜走。如果你沒有金錢精明,你就將為之工作一生。要成為金錢的主人,你需要比金錢更精明,然後,金錢才能按你的要求辦事,服從你,這樣你就成了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隸。這就是財商。
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兩種可能性:一是過著想過的生活,或者是還沒有過著你想要的生活!
許多人會在自己即將走完人生的旅程時,發現過去在工作上花費了太多的時間、發現過去在財富名利上面投注了太多的心力,但是真正想做的事情卻已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完成。
很幸運地,現在的您和我都還有時間、機會去發現、改變和調整自己的人生。超脫金錢和物質之外的無價之物,例如:溫馨的家庭、真摯的友誼、健康的身心、虔誠的信仰等等,才是永恆留下的紀念和回憶。
什麼是現金流?
現金流說明了一個人是怎樣處理他已經到手的錢。
──羅勃特‧清崎 《富爸爸窮爸爸》 p85
由於學生們沒有獲得財務技能就離開了學校,成千上萬受過教育的人追求到了職業上的成功,卻最終發現他們仍在財務問題中掙扎。……大多數人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身處財務困境,因為他們不明白現金流。
經營小故事:
王欣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總經理,平時為人開朗,喜歡結交各界朋友。一天,他接到一個朋友打來的電話,告訴他時下俄羅斯羽絨帽的行情走俏,可惜他的那位朋友沒有外貿專營權,沒法做,所以告訴了王欣。
王欣立刻組織了一批羽絨帽發往俄羅斯。當別的商家獲得消息開始往俄羅斯發貨時,王欣早已從中大賺了一筆。
(一)樹立孩子正確金錢觀
步驟一、常在日常生活中討論。
要讓小朋友分清楚“需要”與“想要”這個理財概念的第1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情境中去討論。
步驟二、訓練小孩記帳習慣。
有了記帳習慣後,不僅能瞭解錢從哪裡來,又花到哪裡去,還可以借此學會當資源有限時,該如何分配、管理的能力。當孩子開始花零用錢時,小學生進入高年級、或是剛上“初中”等重要階段,因為生活型態改變較大,至少要能記帳1個月以上,讓新生活的消費面貌進到小孩腦中,之後即使不記帳了,小孩也會有數字概念,同樣有記帳效果。
步驟三、一起監視花費行為。
巴菲特投資哲學的第四原則是「儘量減少負債」。
這是配合長期與耐心投資必備的原則,就投資而言,他不借錢投資,且保留相當的現金。你可以想見,如果借錢投資,就不可能長期投資,也無法因應突發其來的變局,更不可能有耐心等待市場價格反映一家公司的價值;若沒有保留一定的現金,當利空襲擊一家好公司時,你將無法即時掌握住人生中可能非常重要的機會。
這項原則反應在選擇公司時,他也會選擇一家負債比例低的公司。
理財就是為了生活,要為自己負責,不一定要累積很多有形的財富才叫作理財成功。
曾經看過一篇新聞報導,一個八十八歲的老太太,在去世前的四個月,將自己的最後一筆財產(一棟樓透天屋)捐給聯合勸募,她的先生和小孩都已離開人間,她把自己的最後一筆財富回饋給社會,幫助更需要的人。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論語中對不同的年齡有一個標竿建議,當我來到中年時,對於這段話頗為認同。如果,你想要到達這個境界,那麼在踏入社會時不妨先想想,然後再來規畫自己的生活和理財。
「你不可能獨力打敗市場。但別覺得難過,因為其他人也沒辦法。」--威廉.伯恩斯坦(William Bernstein)於《投資金律》(The Four Pillars of Investing)
收入不高也能談理財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而且收入高低常與財富多寡不一定成正比,長時間的紀律才能成為理財的常勝軍。
建立複利的概念:時間是理財的魔術師
我問過全世界許許多多的女性,她們為什麼沒有足夠的金錢,可以無金錢之憂地安心做出所有決策,過自己想要的人生。我會進一步請她們完成以下的句子:「要是我當初……的話,今天就會更有錢了。」藉此請她們跟我分享,她們過去忽略了哪些行為,因而造成今天的結果。以下是其中幾個回應:
‧「要是我願意冒些險,不拖拖拉拉的話……」派拉蒙電影公司一位63歲的主管這麼說。
‧「要是我能夠了解到,從36年前開始工作時,就存錢有多麼重要的話……」一位50歲的行政助理說。
‧「要是我不要讓開,或是對於人家在金錢上占我便宜視而不見的話……如果我不要這麼擔心自己是不是過於積極或不專業的話……」53歲的專業服務經理說。
‧「如果我更肯定一點的話」48歲的藝術家說。
生活上的財富智慧
生活上很多事情都可以用財富的「本利」觀點來看待。如果友誼是一種財富,那麼現在擁有很多朋友,即表示「資產負債表」資源充裕;至於未來是否能繼續結交更多好友,或是友誼是否持續進展,就是「損益表」的工作了。如果健康也是財富,同樣必須用正確的財富智慧檢驗,才能做好良好的健康管理。
檢驗健康的財富狀況
不要忽略機會成本
很多人往往會在省錢的壓力之下,卻忽略了機會成本。什麼是機會成本呢?我舉一個例子,記得我還是記者的時候,每天要趕新聞,有一次必須去林口採訪,當時我沒有開車,但是時間迫在眉睫,我選擇搭計程車,花了六百多元,當時很心疼,不過也沒辦法。
我的同業,也是新聞記者,我們稱他「省長」,因為他非常的省,那一次採訪,他並沒有像我一樣搭計程車,而是規劃先坐公車到長庚醫院,然後搭長庚到林口的交通車,到了林口後,再轉搭公車,這樣花費不到五十元。
結果呢?我採訪到新聞,而他來的時候已經曲終人散。所以,我覺得,花必要的錢達到目的,這就是機會成本,需要有不同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