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是不是愈低愈好?如何檢視您的體檢報告

健康管理 (8).jpg

何謂膽固醇

膽固醇是人體一種必需的物質,能夠製造膽汁、賀爾蒙與維持細胞的機能,在體檢報告上看到的膽固醇,其實不是膽固醇,而是被稱為「脂蛋白」的物質,如: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與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這些脂蛋白如同貨車一般,會在血液中運行,攜帶著三酸甘油酯、膽固醇與脂溶性營養素至全身各地,而各種脂蛋白所攜帶的貨物比例不一,目的地也不同;其中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是負責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脂蛋白,運送到細胞、神經、組織等;而高密度脂蛋白則是將散落各地的膽固醇運回肝臟代謝,還能將細胞膜更換、被氧化或血管內皮發炎等所造成的血脂清出來,類似清道夫的角色,因此又被稱為「好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因為在血液中容易被自由基攻擊而氧化,造成血管內壁發炎,進一步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 因此長期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過高時,體內又缺乏抗氧化維生素,更有機會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就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因此有人把它冠上「壞的膽固醇」

體健報告上的總膽固醇數值,則是由HDLLDL與三酸甘油酯所計算而成,正常值為200 mg/dl 以下,若超過240mg/dl即為高膽固醇血症。因為膽固醇的危害眾所皆知,因此民眾看到體檢報告上總膽固醇出現紅字時總是特別緊張,認為只要吃進食物中的膽固醇就會讓情況更嚴重,所以開始避開蛋黃、海鮮等食物,但其實影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最大的因素是吃進去的『飽和脂肪酸』,而不是『膽固醇』。我們體內膽固醇約有70-80%是內生性膽固醇,是自己身體從肝臟或小腸細胞合成的膽固醇,而剩餘的20-30%才是來自於飲食中,其中最主要引起膽固醇的是飽和脂肪酸,因此我們應該要更注意飽和脂肪酸的攝取,例如:五花肉、培根、奶精、烹調用豬油等。107年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也將蛋白質食物來源的順序調整為豆>>>肉類,因此適量吃海鮮與雞蛋是沒有問題的!

膽固醇 怎麼看才標準

依照現行的標準:
總膽固醇的標準值為110~200mg/dL
但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起碼要達40mg/dL最好可以超過60mg/dL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不能超過130mg/dL最好控制在100mg/dL以下

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非直接檢測,大多數是由計算得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評估方法有很多種,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臨床上最為常用的就是Friedewald公式法。公式的具體內容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mg/dl=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5,其中「甘油三酯/5」指的是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

由於直接測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的成本過高,而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這三者的檢測更為經濟實惠、簡便可行,所以該公式是根據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推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其中默認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比例固定為5:1

但臨床實踐證實,該方法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較低或是甘油三酯水平較高時容易產生較大誤差,檢測結果不夠準確,常常低於真實水平。並且由於進食會影響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代謝過程,代謝相關的酶的活性會發生變化,因此為了提高結果的準確性,要根據Friedewald公式法估算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應要求在患者在空腹的情況下抽血。
 

也可以這樣檢視膽固醇

因此,我們看到的體檢報告數據,可能存在誤差的問題,因此也有醫師提出其他計算比值,能夠預測可能發生的狀況:

 ●三酸甘油酯(TG) ÷ 高密度膽固醇(HDL-C)<2
當今醫學檢驗主流只測膽固醇濃度總量,不看品質;計算三酸甘油酯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應<2,就能預測低密度膽固醇不是細細小小顆,因為三酸甘油酯越高且高密度膽固醇越低,相對的低密度膽固醇會愈小顆,愈容易氧化發生血栓。

●總膽固醇(TC) ÷ 高密度膽固醇(HDL-C)<4
3
以下:優秀
33.5:良好
3.54:尚可
44.5:需注意飲食
4.55:需積極改善飲食及調整生活作息
5以上:建議就醫或做更詳細檢查

營養健康.jpg

 

如何吃出好膽固醇

1. 水溶性膳食纖維
想要降低膽固醇問題,除了挑選較少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外,我們平常可以多攝取蔬菜,蔬菜富含的膳食纖維具有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而且其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被腸道細菌發酵利用後產生丁酸,會進一步減少肝臟自行產生的膽固醇,幫助控制血膽固醇濃度,水溶性膳食纖維的來源以瓜果類、蕈菇類、蔬菜和水果為主,可以在飲食中攝取足夠這類的食物,幫助補充水溶性膳食纖維。 

2.減少糖分攝取
在多攝取蔬菜的同時,也要儘量避免含糖飲料、甜點等食物,過多的添加糖會促使血糖快速上升,胰島素大量分泌,將血液中的血糖轉換為三酸甘油酯,並且堆積在脂肪細胞中,提高血脂異常、總膽固醇上升的風險。

3.深海魚
大多數魚油都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多項研究發現,大量攝入omega-3脂肪酸的地中海等地區人群體內好膽固醇水平更高。每周最好吃12次深海魚,鮭魚、鯖花魚、鮪魚等深海魚,即含有豐富的omega-3

4.紅葡萄酒
波里提博士表示,研究發現,少量飲酒有益心臟健康,男性和女性每天分別飲用2杯和1杯(1杯約合142克)紅葡萄酒,有助於提高好膽固醇水平。不過,不提倡滴酒不沾者端起酒杯。

除了注意飲食,更重要的是生活作息的調整。心血管疾病屬慢性病,與個人飲食習慣、生活作息均有密切的關係,因此,適當的運動、戒菸、減重等生活型態的調整,對健康也有很大的改善。

資料整理:創富樂活 傑克

arrow
arrow

    創富。樂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